伤口感染常见原因有细菌入侵、异物残留、伤口处理不当、免疫力低下、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等,根据病因对症治疗。
1. 细菌入侵:外界细菌可通过伤口进入人体引发感染。如皮肤破损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易侵入。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用碘伏等消毒,遵医嘱涂抹抗生素药膏,必要时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
2. 异物残留:伤口内残留木屑、玻璃渣等异物,易导致感染。及时清理伤口内异物,若较深或难以取出,需就医处理,之后按常规换药。
3. 伤口处理不当:未及时清洗、消毒伤口,包扎过紧或过松等。受伤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正确消毒包扎,定期更换敷料。
4. 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过度劳累等使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加强营养,保证充足休息,必要时使用增强免疫力药物。
5. 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伤口局部受压、血管损伤等影响血液循环。避免伤口受压,可适当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要避免伤口沾水,防止二次污染;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密切观察伤口变化,如有红肿、渗液加重等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