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通常是具有一定遗传性的。
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大于600度的屈光不正状态。从遗传学角度来看,高度近视的遗传方式较为复杂,主要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等多种模式。如果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子女患高度近视的概率会相对较高。例如,在一些家族中,高度近视呈现出明显的遗传倾向,几代人都可能有高度近视患者。
不过,遗传因素并非是导致高度近视的唯一原因。环境因素同样起着重要作用。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不良的用眼习惯,如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的环境下阅读、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都可能增加近视发生和发展的风险。即使家族中没有高度近视患者,如果个体长期处于不良的用眼环境中,也有可能发展为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的发生还可能与个体的生长发育等因素有关。在青少年时期,身体快速生长发育,眼轴也会随之增长,如果在这个阶段不注意用眼卫生,就更容易引发近视并可能发展为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通常有遗传倾向,但环境等多种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