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血症与菌血症在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等方面存在区别。
1. 概念:
脓毒血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病原体及其毒素等激活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菌血症是指细菌短暂进入血液循环,但未在血液中大量繁殖,也未引起明显的全身炎症反应。
2. 病因:
脓毒血症多由严重的局部感染灶,如肺部感染、腹腔感染等,病原体及其毒素持续刺激机体引发。菌血症常见于皮肤黏膜破损处的细菌入血,如拔牙、导尿等操作后,细菌短暂进入血液循环。
3. 临床表现:
脓毒血症表现为高热、寒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神志改变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菌血症症状相对较轻,可仅有低热、轻微不适等,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
4. 实验室检查:
脓毒血症患者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或降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显著升高,血培养可能阳性。菌血症血培养可发现细菌,但一般炎症指标升高不明显。
5. 治疗:
脓毒血症需要积极抗感染治疗,同时针对休克、器官功能障碍等进行综合治疗,如补液、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等。菌血症主要是针对原发感染灶进行处理,必要时使用抗生素。
在面对可能出现脓毒血症或菌血症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