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下肢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等。
1. 腰部疼痛:腰部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慢性钝痛,可在劳累、久坐、弯腰等情况下加重,休息后可稍有缓解。疼痛部位多位于下腰部,有时可向臀部放射。
2. 下肢放射痛:疼痛可从腰部沿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等部位向下放射,一般在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时,疼痛会加剧。部分患者的下肢放射痛可能会影响正常行走。
3. 腰部活动受限:患者腰部的正常活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如弯腰、转身、伸腰等动作会变得困难,因为腰部的疼痛和椎间盘的病变导致腰部肌肉紧张、僵硬,从而影响了腰部的灵活性。
4. 下肢麻木无力: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下肢麻木、无力的症状。患者可能会感觉下肢有针刺感、蚁走感,肌肉力量减弱,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正常的肢体运动功能。
5. 间歇性跛行:相对较为罕见,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会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后才能继续行走,行走相同距离后症状又会再次出现。
腰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应避免长时间弯腰、久坐,保持良好的姿势,适当进行腰部锻炼。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