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通常由密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接触被污染物品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医源性传播等引起。
1. 密切接触传播: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抵抗力较弱。当与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患者密切接触时,如亲吻、拥抱等,病毒容易传播给新生儿,使其感染发病。
2. 飞沫传播: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人在咳嗽、打喷嚏时,会产生含有病毒的飞沫。新生儿若处于同一空间,吸入这些飞沫后,病毒就可能在其呼吸道内定植并繁殖,进而引发感染。
3. 接触被污染物品传播:病毒可在物体表面存活一段时间。如果新生儿接触了被呼吸道合胞病毒污染的物品,如玩具、衣物、餐具等,病毒可能通过手部接触进入口腔、鼻腔等部位,导致感染。
4. 母婴垂直传播:孕妇在孕期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病毒有可能通过胎盘、羊水等途径传播给胎儿,使新生儿出生时即携带病毒而发病,不过这种传播方式相对较少见。
5. 医源性传播:在医院环境中,如果医疗器械、医护人员的操作等未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可能会导致病毒传播给新生儿。例如,共用未彻底消毒的呼吸设备等。
新生儿身体娇弱,家长要尽量避免带其前往人员密集场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若发现新生儿有呼吸急促、咳嗽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