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营养不良等。
1. 腹痛:
慢性菌痢患者常出现腹部隐痛或胀痛,疼痛部位多在左下腹部。这是由于肠道黏膜长期受到细菌及其毒素的刺激,引发肠道痉挛和炎症反应,导致腹部产生不适感。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时会在进食后或排便前加重。
2. 腹泻:
腹泻是慢性菌痢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大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数次至十余次不等。粪便性状多为稀便或糊状便,有时也可带有黏液。因为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破坏,肠道蠕动加快,水分吸收减少所致。
3. 黏液脓血便:
部分慢性菌痢患者会出现黏液脓血便。这是由于痢疾杆菌侵袭肠道黏膜,导致黏膜坏死、脱落,形成溃疡,进而出现黏液和脓血。黏液脓血便的出现提示肠道炎症较为严重,需要及时治疗。
4. 里急后重:
患者会有便意频繁,但每次排便量不多,且排便后仍有未排尽的感觉。因为直肠和乙状结肠受到炎症刺激,引起排便反射亢进,但实际排出的粪便量较少。里急后重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影响生活质量。
5. 营养不良:
长期的慢性菌痢会影响患者的营养吸收,导致营养不良。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减轻、消瘦、贫血等症状。因为肠道是人体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慢性菌痢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营养物质无法正常吸收。
慢性菌痢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