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腹膜炎的感染途径主要有血行播散、上行性感染、直接扩散、透壁性感染、淋巴道感染等。
1. 血行播散:
病原菌如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可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如呼吸道、皮肤等,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腹膜腔,引发原发性腹膜炎。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细菌更容易在腹膜腔定植和繁殖,例如儿童在患呼吸道感染后,细菌可能随血流进入腹腔导致发病。
2. 上行性感染:
女性生殖系统与腹腔通过输卵管等结构存在一定联系。来自女性生殖道的细菌,如大肠杆菌等,可经输卵管上行至腹腔,引起原发性腹膜炎。这种情况在女性生殖系统存在感染且防御机制受损时较为常见,比如盆腔炎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时,细菌可能上行扩散至腹腔。
3. 直接扩散:
腹腔内邻近器官的感染可直接蔓延至腹膜腔。例如,肝脓肿、膈下脓肿等,当脓肿破溃时,其中的细菌可直接进入腹膜腔,导致原发性腹膜炎。另外,肠道的炎症病变,如坏死性肠炎等,炎症也可能直接扩散至腹膜。
4. 透壁性感染:
正常情况下,肠道内的细菌可在肠黏膜屏障的作用下不进入腹腔。但当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时,如肠道缺血、缺氧等情况下,细菌可透过肠壁进入腹膜腔,引发原发性腹膜炎。这种感染途径相对少见。
5. 淋巴道感染:
细菌可通过淋巴循环途径到达腹膜腔。例如,当身体其他部位的淋巴管存在炎症或阻塞时,细菌可能经淋巴道进入腹腔,引起原发性腹膜炎,但这种情况在临床上较为罕见。
对于可能存在原发性腹膜炎风险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若出现腹痛、发热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