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期间的监测包括心电图监测、血压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等。
1.心电图监测:通过心电图机连续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情况,能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等严重心律失常,以便迅速采取相应的电除颤、药物治疗等措施,指导心肺复苏的进行,评估复苏效果。
2.血压监测:可采用无创血压监测或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了解血压变化对于判断心脏泵血功能、外周血管阻力等情况至关重要。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维持合适的血压是保证重要脏器灌注的关键,能据此调整复苏药物的使用和复苏操作的力度。
3.血氧饱和度监测:利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监测外周血氧饱和度。能反映机体的氧合状态,帮助判断心肺复苏时的通气效果。若血氧饱和度低,提示可能存在通气不足、气道梗阻等问题,需及时调整呼吸支持措施。
4.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可反映肺的通气和灌注情况。在心肺复苏中,呼气末二氧化碳数值的变化能间接反映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效果,如数值逐渐上升提示复苏有效,若持续低水平则可能提示复苏效果不佳,需进一步优化操作。
5.中心静脉压监测:通过中心静脉置管测量中心静脉压,能反映右心房压力和血容量情况。有助于判断患者的循环状态,指导液体复苏,避免过度或不足的液体输入。
在心肺复苏期间,各项监测指标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应综合分析。同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监测结果,灵活调整复苏策略和治疗措施,以提高复苏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