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注意力缺陷障碍常见的药物有兴奋剂类药物、非兴奋剂类药物、抗抑郁药、α-受体激动剂、抗精神病药等。
1. 兴奋剂类药物:
主要包括苯丙胺等。这类药物能提高大脑特定区域的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症状,是治疗注意力缺陷障碍的一线用药,疗效较为显著,但可能会有食欲减退、失眠等副作用。
2. 非兴奋剂类药物:
如托莫西汀等。它通过选择性地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来发挥作用,对注意力缺陷障碍的核心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相对兴奋剂类药物,副作用可能相对较轻,比如对食欲的影响较小,较少引起失眠等。
3. 抗抑郁药:
像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米嗪等、选择性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等。对于伴有情绪障碍的注意力缺陷障碍患者可能有一定帮助,能在改善情绪的同时对注意力等方面起到一定调节作用,但使用时需关注其对情绪等方面可能带来的其他影响。
4. α - 受体激动剂:
例如可乐定、胍法辛等。可改善注意力、多动和冲动症状,还可能对睡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尤其适用于伴有抽动障碍等共病情况的患者,不过也可能有低血压、嗜睡等不良反应。
5. 抗精神病药:
如利培酮等。一般用于伴有严重行为问题或其他精神症状的患者,使用相对较少,因为其副作用可能较多,比如可能影响代谢、导致锥体外系反应等。
在使用药物治疗注意力缺陷障碍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症状严重程度、共病情况等,由专业医生综合评估后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