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老人脑梗塞的严重程度因多种因素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血液供应缺乏而发生局部脑组织坏死的一组疾病的综合征。其原理主要是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对于老人而言,如果脑梗塞发生的部位不是特别关键,比如在大脑相对静区,即对人体重要功能影响较小的区域,而且梗塞面积较小,侧支循环能够及时建立并代偿部分血液供应,症状可能相对较轻。患者可能仅出现轻微的头痛、眩晕等症状,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恢复的可能性较大,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也较小。
若梗塞部位处于大脑的重要功能区,如脑干、基底节区等,或者梗塞面积较大,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一旦发生梗塞,极易引起呼吸、心跳骤停,危及生命。基底节区梗塞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严重的功能障碍,即使经过积极治疗,也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因长期卧床引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一系列并发症,进一步加重病情。
老人若患有脑梗塞,应及时就医治疗,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基础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度进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