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常用输液药有血管扩张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心脏兴奋剂、抗凝药物等。
1.血管扩张剂:这类药物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缓解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疼痛。常用的药物有硝酸甘油和硝普钠。硝酸甘油可以通过松弛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扩张,从而降低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而硝普钠则是一种动、静脉血管扩张剂,能够降低血压,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2.利尿剂:利尿剂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减少体液潴留,进而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呋塞米和氢氯噻嗪是常用的利尿剂。呋塞米能够抑制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对钠、氯离子的再吸收,促进氯、钠、钾离子的排泄,从而产生利尿作用。氢氯噻嗪则主要抑制肾小管髓袢升支皮质部对钠、氯离子的再吸收,促进氯、钠、钾离子的排泄,从而产生利尿作用。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这类药物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起到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的作用。依那普利和培哚普利是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它们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使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减少,同时抑制缓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起到降压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4.心脏兴奋剂:心脏兴奋剂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脏泵血功能。多巴酚丁胺和洋地黄是常用的心脏兴奋剂。多巴酚丁胺能够直接作用于心肌,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洋地黄则主要通过兴奋迷走神经或对房室结的直接作用减慢房室传导、增加房室结中隐匿性传导、减慢心室率、增加心排血量,从而改善循环障碍。
5.抗凝药物:抗凝药物能够减少血液凝结,预防栓塞事件。华法林和肝素是常用的抗凝药物。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在肝脏内转化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从而起到抗凝作用。肝素则是一种抗凝剂,由二种多糖交替连接而成的多聚体,在体内外都有抗凝血作用。
心血管内科患者在使用上述输液药物时,需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有任何不适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并咨询医生的建议。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如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悦等,有助于疾病的康复。此外,患者还需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