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护理措施至关重要,常用的护理方法有监测生命体征、药物输注护理、活动与休息指导、饮食护理等。
1.监测生命体征:在溶栓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药物输注护理:严格按照医嘱控制溶栓药物的输注速度和剂量。一般来说,rt-PA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匀速输注,以确保药物在体内发挥最佳的溶栓效果。在输注过程中,避免药物外渗,因为溶栓药物外渗可能会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如果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注,并按照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处理,如局部冷敷等。
3.活动与休息指导:溶栓后的初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例如,溶栓后24小时内,患者可以在床上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如翻身、活动四肢等;24-48小时后,如果病情稳定,可以在床边坐起;之后再逐渐过渡到在病房内行走等活动。活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无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
4.饮食护理: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防止增加胃肠道负担。在溶栓后的早期,由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胃肠蠕动减慢,饮食应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如米粥、面条等。同时,要注意控制饮食的量和进食速度,避免过饱。适当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摄入,如蔬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用力排便而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总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溶栓治疗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同时也需要注意相关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