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也称为抽动障碍,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肌肉抽动或声音发出。危害主要有社交障碍、学习困难、心理问题等。
1.社交障碍:抽动症患者会出现不自主的抽动动作,如频繁眨眼、挤眉弄眼、耸肩等。这些动作在社交场合中容易引起他人的关注和误解,导致患者产生自卑心理。因为他们可能会被同龄人嘲笑、排斥,久而久之,就会害怕与人交往,不愿参与社交活动,对其正常的社交关系建立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学习困难:抽动症发作时会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当想要集中精力学习时,抽动动作可能会频繁出现,使他们难以专注于学习内容,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3.心理问题:长期受抽动症的困扰,患者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感到焦虑、抑郁。这种负面情绪会形成恶性循环,心理压力越大,抽动症状可能越严重,而症状的加重又会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
如果发现孩子或身边的人出现频繁的抽动行为,并且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学习或社交,应及时就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