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和蛋白质过敏在发病原因、症状表现、检测方法、应对措施等方面存在差异。
1. 发病原因:
乳糖不耐受主要是由于乳糖酶缺乏或活性被抑制,导致乳糖在肠道内不能被完全消化吸收。可能是先天性乳糖酶缺乏,也可能是因肠道感染、药物等后天因素引起。蛋白质过敏是免疫系统对特定蛋白质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常见于对牛奶、鸡蛋等食物中的蛋白质过敏,与遗传因素、肠道屏障功能不完善等有关。
2. 症状表现:
乳糖不耐受摄入含乳糖食物后,肠道内乳糖被肠道细菌分解成乳酸和二氧化碳,引起肠腔内渗透压增高,导致腹胀、肠痉挛,甚至腹泻等症状,一般不伴有皮肤症状。蛋白质过敏症状多样,可涉及皮肤如皮疹、瘙痒、红斑等、胃肠道如呕吐、腹泻、腹痛等和呼吸道如咳嗽、喘息、流涕等等多个系统。
3. 检测方法:
乳糖不耐受可通过氢呼气试验、乳糖耐量试验等方法检测,观察摄入乳糖后体内氢气产生情况或血糖变化来判断乳糖消化吸收能力。蛋白质过敏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以确定是否对特定蛋白质过敏。
4. 应对措施:
乳糖不耐受可选用低乳糖或无乳糖食品,或在摄入含乳糖食物前补充乳糖酶制剂。蛋白质过敏应严格避免接触和摄入引起过敏的蛋白质来源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脱敏治疗。
对于存在乳糖不耐受或蛋白质过敏情况的人群,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日常饮食需谨慎选择食物,关注身体反应,如有异常及时调整饮食或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