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口水一般指流涎。流涎可能是婴儿期吞咽功能不完善、口腔炎症、面神经麻痹等原因导致,一般可以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治疗。
1. 婴儿期吞咽功能不完善:婴儿的吞咽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出现流涎现象。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吞咽功能会逐渐完善。家长可及时为婴儿擦拭口水,保持面部清洁干燥,避免口水刺激皮肤。
2. 口腔炎症:如口腔溃疡、牙龈炎等口腔炎症会刺激唾液分泌增多,导致流涎。注意口腔卫生,饭后漱口,早晚刷牙。或遵医嘱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康复新液等药,帮助减轻口腔炎症。
3. 面神经麻痹:面神经受损可导致面部肌肉瘫痪,出现流涎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如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2片等营养神经的药物,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改善面神经麻痹症状。同时,可根据医生指示选择针灸、按摩等物理治疗,刺激穴位,缓解肌肉紧张。
流涎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流涎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