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是孕妇常见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其发生的原因包括妊娠期生理需求增加、饮食结构不合理、妊娠期生理性失血等。
1. 妊娠期生理需求增加:随着胎儿的发育和母体血容量的增加,孕妇对铁的需求量显著增加。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血红蛋白负责将氧气运输到身体各部位。如果摄入的铁不足以满足这些增加的需求,就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
2. 饮食结构不合理:部分孕妇可能存在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导致铁的摄入量不足。此外,食物中的铁分为两种形式:非血红素铁和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其吸收率较低;而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其吸收率较高。如果孕妇的饮食中缺乏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也可能导致铁的摄入不足。
3.妊娠期生理性失血:在妊娠早期,有些孕妇可能会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可能是受精卵着床出血或其他轻微的生理性原因引起的。虽然出血量一般较少,但如果频繁发生,也会导致一定量的铁丢失,严重者引起缺铁性贫血。
为了预防和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建议孕妇在饮食上注意多样化,适量增加富含铁的食物。若病情较为严重,应当及时就医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