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过敏症状主要有局部红肿、发热、皮疹、过敏性休克、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1. 局部红肿:接种乙肝疫苗后,部分人可能在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现象。一般在接种后的24小时内出现,红肿范围通常较小,可能伴有轻微疼痛。这是较为常见的过敏反应之一,多数情况下会在数天内自行消退,无需特殊处理。
2. 发热:接种疫苗后,有些人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7.5℃至38.5℃之间,少数人可能会超过38.5℃。发热通常在接种后的1 - 2天内出现,可能还会伴有乏力、头痛等不适。一般通过适当休息、多喝水等方式,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
3. 皮疹:皮疹也是乙肝疫苗过敏的常见症状之一。皮疹的形态多样,可为斑丘疹、荨麻疹等。通常在接种后的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可分布于全身或局部。瘙痒感可能较为明显,一般可使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
4. 过敏性休克:这是较为罕见但严重的过敏反应。一般在接种后数分钟至半小时内突然发生,表现为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等。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需要立即进行抢救,否则可能危及生命。
5. 血管神经性水肿:这种过敏症状相对少见。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或身体其他部位出现局限性水肿,皮肤紧张发亮,边界不清。水肿可能会逐渐加重,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接种乙肝疫苗后,应在接种现场留观30分钟,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