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心肌病主要有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左心室致密化不全等。
1. 扩张型心肌病:主要特征是进行性心力衰竭、进行性心肌功能障碍、心室扩大。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活动耐力逐渐下降。病因多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中毒等有关,遗传因素在其中占一定比例,多种基因变异可能导致发病。
2. 肥厚型心肌病:以心肌肥厚为主要特征,尤其是室间隔不对称肥厚较为常见。患者可能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等症状,部分患者在剧烈运动时可能发生猝死。其遗传方式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个基因的突变与该病的发生相关。
3.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主要累及右心室,表现为右心室心肌逐渐被纤维脂肪组织替代。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导致心脏骤停。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较为常见。
4. 左心室致密化不全:特征是左心室心肌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致密化过程失败,导致心室内存在大量粗大的肌小梁和深陷的隐窝。患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病情严重程度不一。遗传因素是主要病因之一,多种基因变异可能与之相关。
遗传性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较为复杂,患者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需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