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有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药、按照患者生理病理状况选药、掌握合适的给药剂量与疗程、合理联合用药等。
1. 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药:明确病原菌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关键,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能精准了解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从而选择最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成功率,避免盲目用药导致的治疗失败和细菌耐药。
2. 按照患者生理病理状况选药:患者的年龄、性别、肝肾功能、免疫状态等生理病理因素会影响抗菌药物的体内过程和疗效。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用药有特殊要求,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药物剂量或避免使用某些经肝肾代谢的药物。
3. 掌握合适的给药剂量与疗程:剂量不足无法有效抑制或杀灭病原菌,易导致病情反复和细菌耐药;剂量过大则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合适的疗程能确保彻底清除病原菌,防止疾病复发,不同疾病和病原菌所需疗程不同。
4. 合理联合用药:联合用药目的是发挥协同抗菌作用,提高疗效,扩大抗菌谱,降低单一药物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延缓细菌耐药性产生。但不合理联合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和治疗费用,需有明确指征,如病原菌不明的严重感染等。
使用抗菌药物时,要全面考虑多方面因素,确保用药安全有效。要准确判断病情,严格依据原则选择药物,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同时,密切关注用药过程中身体反应,出现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调整治疗方案,保障治疗顺利进行和身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