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掉胆囊后可能出现的危害有消化不良、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总管结石、结肠癌风险增加等。
1.消化不良:胆囊具有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切除胆囊后,胆汁持续不断地流入肠道,在进食时无法得到足够的胆汁帮助消化脂肪。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尤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更为明显。
2.胆汁反流性胃炎:胆囊切除后,胆汁的排泄规律发生改变,胆汁容易反流至胃内,刺激胃黏膜,引发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可能会感到上腹部疼痛、烧心、反酸等不适,长期胆汁反流还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增加胃溃疡、胃出血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3.胆总管结石:胆囊切除后,胆汁直接从肝脏经胆管流入肠道,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等成分在胆管内的浓度和排泄规律发生变化,容易形成结石。胆总管结石可引起胆管梗阻、黄疸、腹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4.结肠癌风险增加:虽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有研究表明,胆囊切除后,胆汁持续流入肠道,可能对肠道黏膜产生慢性刺激,从而增加结肠癌的发病风险。
胆囊切除是一种治疗胆囊疾病的有效方法,但在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时,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根据自身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术后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定期进行复查,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