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咳痰的方法有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湿化气道、胸部叩击、体位引流、机械吸痰等。
1. 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患者尽可能采用舒适的坐位或半卧位,先进行深而慢的呼吸5~6次,然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秒,继而缩唇,缓慢地经口将肺内气体呼出,再深吸一口气屏气3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将痰液咳出。
2. 湿化气道:可通过超声雾化吸入、氧气雾化吸入等方式,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常用的雾化药物有生理盐水、氨溴索等,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雾化时患者应取舒适体位,指导其用口深吸气、鼻呼气。
3. 胸部叩击: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操作者手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叩击患者背部,边叩边鼓励患者咳嗽,以促进痰液排出。叩击力度要适中,避免引起患者疼痛。
4. 体位引流:根据患者肺部病变部位,采取相应的体位,使病变部位处于高处,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借助重力作用使痰液顺体位引流至气管而咳出。引流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每日2~3次。
5. 机械吸痰:适用于痰液黏稠无力咳出、意识不清或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插入深度适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在实施这些咳痰方法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面色、呼吸、心率等。若患者出现不适或痰液仍难以咳出,应及时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