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发的疾病。临床上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心源性栓塞型脑梗死、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等。
1.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这是最常见的脑梗死类型,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大动脉内膜出现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会逐渐增大,使血管腔狭窄,减少脑部的血液供应。当斑块破裂时,会激活凝血系统,形成血栓,导致血管完全堵塞,使脑组织急性缺血、缺氧而发生梗死。
2.心源性栓塞型脑梗死: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堵塞血管引起脑梗死。常见的心脏栓子来源包括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心肌病等。例如,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血液在心房内瘀滞,容易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就会随着血液循环流向脑部,堵塞脑血管。一般起病急骤,症状常在数秒或数分钟内达到高峰。
3.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主要是脑部小动脉发生病变引起的,长期高血压是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主要原因,高血压会导致小动脉管壁玻璃样变、纤维素样坏死,使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最终导致小动脉闭塞。当小动脉闭塞后,其供血区域的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形成小梗死灶,也称为腔隙性脑梗死。症状相对较轻,因为梗死灶较小。常见的症状有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等。
以上各种类型的脑梗死,其临床表现和预后都有所不同,因此在治疗上也有所区别。若自身出现不适感,应当及时去医院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