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脑膜外血肿主要与脑膜中动脉损伤、静脉窦损伤、板障静脉损伤、导血管损伤、硬脑膜表面小血管损伤等有关。
1. 脑膜中动脉损伤:脑膜中动脉是硬脑膜外血肿最常见的出血来源。当头部受到侧面暴力打击时,颅骨骨折容易损伤脑膜中动脉,尤其是其主干或分支。由于动脉压力高,出血速度快,短时间内即可在硬脑膜外形成血肿,对脑组织产生压迫,导致颅内压升高,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2. 静脉窦损伤:静脉窦损伤相对也较常见。头部外伤时,骨折片可能刺破上矢状窦、横窦等静脉窦,引起静脉窦破裂出血。静脉窦内血流缓慢但血量较大,一旦损伤,也可迅速形成硬脑膜外血肿,且处理相对复杂,因为静脉窦在颅内血液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3. 板障静脉损伤:板障静脉位于颅骨的板障内,当颅骨骨折累及板障时,可导致板障静脉破裂出血。板障静脉出血相对较缓慢,形成血肿的速度也相对较慢,但如果持续出血,同样可导致硬脑膜外血肿的形成,对脑组织产生压迫。
4. 导血管损伤:导血管是连接颅骨内外血管的通道,头部外伤时,骨折等情况可能损伤导血管,引起出血。导血管损伤导致的硬脑膜外血肿相对较少见,但其出血也可能逐渐积聚形成血肿,影响颅内压力和脑组织功能。
5. 硬脑膜表面小血管损伤:硬脑膜表面分布着一些小血管,在头部受到较轻的外伤或局部受力时,这些小血管可能破裂出血。这种情况相对罕见,形成的血肿一般较小,但如果合并其他损伤或出血持续不停止,也可能逐渐增大,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在遭遇头部外伤后,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头颅CT等,以便早期发现硬脑膜外血肿等潜在问题。若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更要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断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