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分为不同的证型,包括心血瘀阻证、气滞心胸证、痰浊闭阻证、寒凝心脉证等。
1.心血瘀阻证:胸部刺痛,痛处固定不移,入夜更甚。这是因为瘀血阻滞心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疼痛部位固定是瘀血的典型特点,夜间人体阳气相对较弱,血行更加缓慢,所以疼痛在夜间会加重。患者还可能伴有心悸,这是由于心脉瘀阻,心神失养导致的。
2.气滞心胸证:气滞心胸证型患者,可能出现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无定处的情况,通常与气机郁滞、心脉不畅有关。情绪波动时容易诱发或加重,这是因为情绪变化会进一步影响气机的运行,患者还常常伴有善太息,即频繁地长叹气,这是肝郁气滞的典型表现。当肝郁气滞时,通过长叹气可以暂时调节气机,使患者感觉舒适一些。此外,患者可能会出现脘腹胀满,这是因为肝郁气滞会影响脾胃的气机升降,导致脾胃气滞,出现脘腹胀满的症状。
3.痰浊闭阻证:发病期间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通常与痰浊阻滞心脉有关,使胸部气机不畅,所以感觉胸闷严重,而心痛相对较轻。痰多是痰浊内盛的表现,由于痰浊阻碍肺气的宣发肃降,所以会出现气短的症状,患者还可能伴有肢体沉重现象。
4.寒凝心脉证:主要是由于素体阳虚、寒邪入侵、寒凝气滞等因素导致,此时如果受到寒邪侵袭,也容易引发寒凝心脉的情况。引起心痛如绞、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等表现。
综上所述,中医通过细致的辨证分型,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治疗选择,旨在从根本上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