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拔牙后流血15-30分钟算正常。
拔牙是口腔疾病的常见治疗方式之一。拔牙后,创口会出血,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在拔牙后,医生会让患者咬住棉球来压迫止血。在15-30分钟内,血液会逐渐凝固,形成血凝块,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如果出血时间超过30分钟,可能是存在局部因素,比如牙龈撕裂、牙槽骨骨折等,也可能是全身因素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
在临床上,不同个体的凝血功能存在差异,这会对拔牙后的出血时间产生一定影响。比如,一些老年人可能由于血管弹性较差、凝血功能相对较弱,出血时间可能会接近30分钟。而年轻、身体健康、凝血功能良好的人,出血时间可能在15分钟左右就能止住。
拔牙后要遵医嘱咬紧棉球,不要过早吐出。24小时内不要刷牙漱口,避免刺激创口。饮食宜清淡、温凉,避免食用辛辣、过热食物。若拔牙后出血不止或出现剧烈疼痛、肿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