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24天还有血,常见原因有子宫复旧不全、胎盘胎膜残留、产褥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内膜修复异常等。
1. 子宫复旧不全:产后子宫在胎盘、胎膜娩出后,其肌纤维不断缩复,体积及重量均发生变化,被分解的蛋白质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肾脏排出体外。随着子宫体肌纤维不断缩复,子宫体积及重量均不断减少,子宫复旧不全时,胎盘、胎膜附着处的子宫复旧不良,出现血栓脱落,形成晚期产后出血,导致产后24天仍有血。
2. 胎盘胎膜残留:部分胎盘、胎膜残留于宫腔内,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子宫复旧不良,从而引起产后出血时间延长。残留的胎盘、胎膜组织可发生变性、坏死、机化,形成胎盘息肉,当坏死组织脱落时,可形成晚期产后出血。
3. 产褥感染: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称为产褥感染。产褥感染可导致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等,使子宫复旧不良,血管开放,子宫收缩乏力,从而引起产后出血时间延长。
4. 凝血功能障碍:产妇若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可导致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使产后子宫创面出血不易凝固,从而引起产后出血时间延长。
5. 子宫内膜修复异常:子宫内膜的再生和修复是胎盘、胎膜从蜕膜海绵层分离并娩出后,遗留的晚膜分为2层,表层发生变性、坏死、脱落,形成恶露的一部分自阴道排出;接近肌层的子官内膜基底层逐渐再生新的功能层,内膜缓慢修复。若子宫内膜修复异常,可导致产后出血时间延长。
产后若出现出血时间延长的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