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间血块多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息肉、子宫肌瘤等有关,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配合医生查明原因,并针对性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1.内分泌失调:长期精神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等因素易致内分泌失调,使激素失衡,子宫内膜增厚不均,剥落时形成血块。可调整生活作息,保持心情舒畅。药物治疗上,可遵医嘱服用短效避孕药,如屈螺酮炔雌醇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月经周期。
2.子宫内膜炎: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子宫内膜,引发炎症,局部充血水肿,影响经血排出,形成血块,常伴有腹痛、白带异常。可遵医嘱口服抗生素,如头孢克肟分散片、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等,消除炎症。
3.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随月经出血,阻碍经血流出形成血块,且痛经逐年加重。轻者可遵医嘱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重者在药物治疗无效且无生育需求时,可考虑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术,切除异位病灶。
4.宫颈息肉:慢性炎症刺激宫颈黏膜增生形成息肉,月经期间可能影响经血排出,导致血块出现,还可能出现接触性出血。通常采取手术治疗,如宫颈息肉摘除术,在术后将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排除恶变可能。
5.子宫肌瘤:肌瘤致使子宫腔形态改变,影响子宫收缩,使经血在宫腔内积聚形成血块,还会引起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较小肌瘤且无症状者可定期观察。肌瘤较大或症状明显者,采取手术治疗,如肌瘤切除术、子宫切除术。
月经期间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和腰部,避免受寒,经期严禁食用生冷食物,可多喝温热的红糖水,促进经血排出。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卫生巾,避免经期性生活,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