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内固定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用于治疗锁骨骨折。在手术后的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生命体征监测、体位护理、伤口护理、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等。
1.生命体征监测:术后要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通常会使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一段时间,一般每15-30分钟测量记录一次,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适当延长测量间隔时间。如果发现患者血压异常升高或降低、心率过快或过慢、呼吸急促困难、发热等情况,需及时告知医生进行相应处理,因为这些变化可能提示存在术后出血、感染等问题。
2.体位护理:术后早期患者应保持半卧位或平卧位,可在患侧肩部下方垫一个薄枕,使肩部稍抬高,有助于促进静脉回流,减轻局部肿胀。要避免患侧卧位,防止压迫手术部位影响愈合,同时也能减少因体位变动导致内固定移位的风险。在卧床期间,还需定时协助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一次,翻身时要保持身体整体呈轴线翻动,动作轻柔,避免牵扯到手术部位。
3.伤口护理:要密切留意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情况,术后通常会用敷料覆盖并包扎伤口,若发现敷料被血液或清亮液体浸湿,应及时通知医生更换,以防感染。同时观察伤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发热、疼痛加剧等炎症表现,若存在这些异常,有可能是伤口发生了感染,需要尽快处理。
4.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其扭曲、受压、折叠或脱落,可以使用胶布、别针等将引流管固定在患者衣服或床单上,但要注意避免固定过紧影响引流管通畅。定时查看引流管是否通畅,通过观察引流液的流动情况以及引流瓶内的液平面变化等来判断,如果发现引流不畅,可轻轻挤压引流管,排除可能存在的堵塞物,但操作要小心,避免暴力挤压造成损伤。
5.疼痛护理: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如数字评分法,定时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了解疼痛的程度、性质、发作时间及规律等,以便采取针对性的缓解措施。对于轻度疼痛,可以通过与患者聊天、播放舒缓音乐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缓解疼痛感知。如果疼痛较为明显,可按照医嘱给予止痛药物,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总之,锁骨内固定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但术后的护理也非常重要。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