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的抢救时间一般称为黄金4~6分钟。
心脏骤停是一种极其危急的状况,当心脏突然停止跳动,血液循环会立即中断,导致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迅速缺氧。在正常体温下,心脏停搏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这种损害随时间延长而加剧,即使最终抢救成功,患者也可能会遗留各种严重的后遗症。因此,这宝贵4~6分钟被医学界称为“黄金抢救时间”。
这段时间内,如果能迅速采取行动,通过心肺复苏(CPR)和除颤等急救措施恢复心脏的泵血功能,就有可能避免大脑等重要器官因缺氧而遭受严重损伤。大量统计资料显示,每提早1分钟进行抢救,患者的生存几率就会相应提高。例如,心脏骤停1分钟内开始抢救,成功率可高达90%;而4分钟时开始抢救,复苏成功率则降至60%;6分钟时抢救成功率仅为40%;如果延迟到8分钟,成功率仅有20%,且此时即使抢救成功,患者也很可能出现脑死亡,遗留植物人状态。超过10分钟,抢救成功率几乎为0。
对于心脏骤停抢救后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确保病情稳定。同时,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对于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还需要进行头偏向一侧或采取其他措施,以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误入呼吸道。此外,加强营养支持、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护理措施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