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口腔内出现白色疹子,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奶垢、鹅口疮、疱疹性口腔炎,一旦发病需通过口腔护理、药物等方法治疗。
1.奶垢:幼儿在喝完奶后,如果口腔没有得到及时清洁,奶液中的成分会残留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一层白色的奶垢。可以在喂奶后让幼儿喝几口温水,起到冲洗口腔的作用,可以用干净的纱布蘸温水轻轻擦拭幼儿的口腔黏膜、牙龈和舌头,以清除奶垢。
2.鹅口疮:这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多见于婴幼儿,念珠菌在口腔内过度生长繁殖,形成白色斑膜,可出现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如颊黏膜、舌面、牙龈、上腭等。鹅口疮的白色斑膜不容易擦去,若强行擦去,下面的黏膜会出现潮红、粗糙,甚至渗血。建议遵医嘱使用复方酮康唑软膏、制霉菌素片等药物治疗。
3.疱疹性口腔炎: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引起,患病幼儿口腔黏膜会出现散在或成簇的小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溃疡表面覆盖有淡黄色的假膜,周围有红晕,可能会出现发热、倦怠等前驱症状。对此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罗红霉素胶囊等药物治疗。
如果幼儿的症状较为严重,需及时前往医院诊断治疗,同时家长需要注意幼儿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以促进病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