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扭到肿了可能是运动损伤、鞋子不合脚、外力撞击、关节炎症、血管病变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休息、更换合适鞋子、冷敷热敷、药物治疗等。
1. 运动损伤:在跑步、跳跃等运动过程中,脚趾可能因姿势不当、用力过猛而扭伤,导致局部软组织受损、血管破裂出血,进而出现肿胀。应立即停止运动,让受伤的脚趾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在扭伤后的 24 - 48 小时内进行冷敷,如用冰袋裹上毛巾敷在肿胀部位,每次 15 - 20 分钟,每天 3 - 4 次,可减轻肿胀和疼痛。48 小时后改为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淤血吸收。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云南白药胶囊。
2. 鞋子不合脚:长期穿着过紧、过小或鞋底过硬的鞋子,会对脚趾造成挤压和摩擦,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引起肿胀。及时更换合适尺码、宽松舒适的鞋子,避免继续对脚趾造成压迫。晚上可用温水泡脚,每次 15 - 20 分钟,促进脚部血液循环,缓解肿胀。也可在鞋内放置柔软的鞋垫,减轻脚部压力。若疼痛严重,可遵医嘱外用云南白药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消肿止痛酊。
3. 外力撞击:行走时不小心踢到硬物,或重物砸到脚趾,会使脚趾局部组织受损,出现肿胀、疼痛。受伤后尽快检查脚趾有无骨折迹象,若只是单纯软组织损伤,可先冷敷再热敷,方法同运动损伤。可适当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疼痛剧烈时,遵医嘱口服三七伤药片、跌打丸、活血止痛胶囊。
4. 关节炎症: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累及脚趾关节时,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要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受寒受潮。可遵医嘱服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艾瑞昔布片。痛风患者需控制饮食,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大量饮水促进尿酸排泄。急性发作期可遵医嘱服用秋水仙碱片、别嘌醇片、苯溴马隆片。
5. 血管病变:下肢静脉曲张、静脉血栓等血管疾病,会影响脚部血液循环,导致脚趾肿胀。患者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休息时抬高下肢。可穿医用弹力袜,促进血液回流。对于静脉血栓患者,需遵医嘱服用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阿司匹林肠溶片。
受伤期间尽量减少受伤脚趾的活动量,避免二次受伤。保持受伤部位清洁干燥,防止感染。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促进恢复。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用药和复诊,以便及时了解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