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检查、血常规检查、腹部超声检查、X线检查、CT检查等是检查确诊肚子里蛔虫的常见方法。
1. 粪便检查:
直接涂片法是最常用的粪便检查方法,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粪便中是否有蛔虫卵来判断是否感染蛔虫。饱和盐水漂浮法可提高虫卵的检出率,因为蛔虫卵比重较轻,能在饱和盐水中漂浮于液面,便于观察。改良加藤厚涂片法能定量检测虫卵,对了解感染程度有帮助。
2. 血常规检查:
蛔虫感染可能导致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当蛔虫在体内引发免疫反应时,嗜酸性粒细胞会参与免疫应答,其数量会相应升高。通过血常规检查观察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和绝对值变化,可辅助诊断蛔虫感染,但该指标缺乏特异性,其他寄生虫感染或过敏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 腹部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发现肠道内的蛔虫成虫。在超声图像上,蛔虫表现为长条状的低回声影,有时能看到其蠕动。对于蛔虫引起的肠梗阻等并发症,超声还能观察到肠道扩张、积液等相关表现,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4. X线检查:
腹部X线平片可显示蛔虫在肠道内的形态,如见到肠道内有多个条索状的阴影,提示可能有蛔虫存在。对于蛔虫性肠梗阻,X线还能显示肠管扩张、气液平面等肠梗阻的典型征象。但X线检查对较小的蛔虫或早期感染可能不敏感。
5. CT检查: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蛔虫在肠道内的位置、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一些复杂的蛔虫感染病例,如蛔虫穿破肠道进入腹腔等情况,CT检查有助于发现腹腔内的病变,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若怀疑有蛔虫感染,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检查前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如正确留取粪便标本等,以便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利于后续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