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周围牙龈上出现小疱,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萌出性囊肿、根尖周炎、牙周脓肿等,查明原因后通过根管治疗、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
1.萌出性囊肿:在牙齿萌出过程中,覆盖牙齿的黏膜下方组织液积聚,就会形成类似小疱的隆起,外观上常常呈现为淡蓝色或半透明状,一般位于即将萌出牙齿的牙冠上方。例如,很多孩子在乳牙萌出时,家长会发现其牙龈上有这样的小疱,这是牙齿正常萌出时可能伴随的现象,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牙齿顺利萌出后小疱就会自行消失。
2.根尖周炎:当牙髓组织发生感染,炎症若没有得到及时控制,会通过根尖孔向牙根尖周围的组织扩散,形成根尖周炎。炎性渗出物会积聚在根尖区的骨膜下或黏膜下,导致牙龈上出现小疱,触碰时可能会有疼痛感,而且有时会反复出现。需要对患牙进行根管治疗,也就是先打开牙髓腔,去除感染的牙髓组织,然后对根管进行清理、消毒和充填,消除根尖区的炎症,待炎症消退后,牙龈上的小疱一般就会随之消失。
3.牙周脓肿:牙周炎发展到一定阶段,牙周袋内的脓性分泌物无法顺利排出,积聚增多后就会形成脓肿,在牙龈表面表现为小疱,常伴有牙龈红肿、疼痛,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牙齿松动等情况。治疗上要先对脓肿进行切开引流,排出脓液,然后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包括洗牙、龈下刮治等,去除牙结石、菌斑等致病因素,同时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药物治疗。
对于症状严重者,需及时去医院就诊,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及时处理有助于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