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是不是梅毒疹可从皮疹形态、分布部位、伴随症状、梅毒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判断等。
1. 皮疹形态:梅毒疹形态多样,常见的有斑疹、斑丘疹、丘疹等。斑疹表现为皮肤出现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淡红色或暗红色斑,不高出皮肤表面;斑丘疹则是在斑疹基础上出现微微隆起,表面光滑或有细小鳞屑;丘疹相对更突出,大小不一,质地可硬可软,有的顶端可能有小脓疱。不同形态的梅毒疹可单独出现,也可多种同时存在。
2. 分布部位:梅毒疹好发于躯干、四肢屈侧、手掌、足底等部位。在躯干常呈对称性分布,四肢屈侧的皮疹较为密集。手掌和足底的梅毒疹具有一定特征性,常表现为铜红色斑疹或斑丘疹,边界清楚,表面有领圈样脱屑,这一部位的表现对诊断梅毒疹有重要提示作用。
3. 伴随症状:梅毒疹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不痛不痒,这与很多其他皮肤病不同。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轻微瘙痒,但程度通常较轻。有的患者可能同时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关节痛、乏力等,这些症状可能在梅毒疹出现前后或同时发生。
4. 梅毒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梅毒感染史至关重要。若患者有过不洁性行为,之后一段时间出现上述皮疹表现,应高度怀疑梅毒疹。若性伴侣有梅毒病史,自身出现类似症状时也需警惕。
5. 实验室检查:通过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常用的检查方法有梅毒血清学试验,如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RPR、TRUST 等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TPPA、FTA-ABS 等。若这些检查结果呈阳性,结合临床症状,基本可诊断梅毒疹。
当怀疑出现梅毒疹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医生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一旦确诊需积极配合治疗。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用药,按时复查,治疗期间避免性行为,防止传染他人。同时,性伴侣也应一同接受检查和治疗,以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