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撞紫了可能是外力撞击、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血管壁异常、维生素缺乏等因素导致,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1. 外力撞击:日常生活中手部不慎受到碰撞,如撞到桌子、墙壁等硬物,导致皮下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淤积在皮下就会使手部皮肤发紫。在受伤 24 小时内,可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部位,每次 15 - 20 分钟,每天 3 - 4 次,能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和肿胀;24 小时后改为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淤血吸收。
2. 凝血功能异常:某些疾病可能影响身体的凝血功能,使受伤后止血时间延长,容易出现皮下淤血发紫。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片、维生素 K1 注射液、蛇毒血凝酶注射液等药物改善凝血功能。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受伤。
3. 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当血小板数量减少时,止血功能下降,轻微碰撞就可能导致手部出现紫斑。可遵医嘱服用升血小板胶囊、咖啡酸片、氨肽素片等药物提升血小板数量。平时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受伤。
4. 血管壁异常:一些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可使血管壁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血管容易破裂出血。可遵医嘱使用芦丁片、曲克芦丁片、维生素 C 片等药物增强血管壁韧性。饮食上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
5. 维生素缺乏:长期饮食不均衡,缺乏维生素 C、维生素 K 等,可能影响凝血过程,导致手部撞后易发紫。可通过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必要时遵医嘱服用维生素 C 泡腾片、维生素 K4 片、多维元素片等药物。
受伤后要注意保持受伤部位清洁,避免二次受伤。若手部紫斑长时间不消退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频繁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