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牵引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治疗、手术治疗等。
1. 牵引治疗: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牵引治疗是一种常用的保守方法。通过对患肢进行持续牵引,能有效纠正骨折的移位,使骨折断端逐渐恢复到接近正常的位置。同时,牵引还可以缓解骨折部位的疼痛,减轻肌肉痉挛,为骨折的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一般采用皮肤牵引或骨牵引,皮肤牵引适用于骨折移位不明显、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通过粘贴在皮肤上的牵引装置施加一定重量的牵引力;骨牵引则适用于骨折移位较大的患者,通过在骨骼上穿针,利用牵引弓和牵引绳进行牵引,牵引重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骨折情况进行调整。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恢复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使用接骨七厘片,它具有活血化瘀、接骨止痛的功效,能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快骨折愈合;伤科接骨片,能消肿止痛、舒筋壮骨,有助于减轻骨折处的肿胀和疼痛;仙灵骨葆胶囊,可滋补肝肾、接骨续筋、强身健骨,增强骨骼的营养供应,提高骨骼的修复能力。这些药物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用,以确保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热敷能够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可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进行局部热敷,每次 15 - 20 分钟,每天 3 - 4 次。红外线照射利用其热效应,深入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利于骨折愈合,一般每周进行 3 - 5 次,每次 20 - 30 分钟。超声波治疗则通过机械效应、温热效应和理化效应,刺激骨折部位的细胞活性,加速骨折愈合过程,具体治疗参数需根据患者情况由医生确定。
4.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骨折早期,患者可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通过收缩肌肉但不产生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随着骨折的愈合,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如髋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以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后期还可进行负重训练,从部分负重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提高患者的行走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康复训练需在专业康复医生的指导下,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
5. 手术治疗:对于大多数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通过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能够直接将骨折断端准确复位,并使用钢板、螺钉、髓内钉等内固定材料将骨折固定,使骨折部位在稳定的环境下愈合。手术治疗可以早期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褥疮等。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动力髋螺钉内固定、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式。
治疗期间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安排进行各项治疗和护理。保持骨折部位的固定,避免随意移动或碰撞。合理安排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和维生素的食物,促进骨折愈合。同时,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以便及时了解骨折的愈合情况,根据恢复状况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