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微白蛋白偏高的危害有生理性因素、泌尿系统感染、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等。
1. 生理性因素:
在剧烈运动、发热、寒冷、精神紧张等应激状态下,可出现尿常规微白蛋白偏高。一般为暂时性的,当诱因去除后,微白蛋白通常可恢复正常,对身体无明显危害。
2. 泌尿系统感染:
细菌等病原体侵袭泌尿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可导致尿中微白蛋白升高。患者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感染可能上行蔓延,引起肾盂肾炎等更严重的疾病,长期反复感染还可能影响肾功能。
3. 高血压肾损害:
长期高血压可使肾小球内压力升高,损伤肾小球滤过屏障,导致微白蛋白漏出增多。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肾功能减退,表现为夜尿增多、肌酐升高等,严重时可发展为尿毒症。
4.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佳,会使肾脏微血管发生病变,肾小球基底膜增厚,通透性增加,微白蛋白从尿中排出增多。早期积极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若病情进一步恶化,可导致大量蛋白尿、肾功能衰竭。
5.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异常浆细胞增生,产生大量异常免疫球蛋白,这些物质可损伤肾脏,引起微白蛋白升高。患者还可能出现骨痛、贫血、肾功能不全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当发现尿常规微白蛋白偏高时,应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