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内痔通常会出现便血、痔核脱出、疼痛、瘙痒、肛门坠胀等症状。如果出现上述不适,应尽快前往肛肠外科就医。
1.便血:内痔表面黏膜在排便时受到粪便摩擦而破损,导致黏膜下血管破裂出血,通常为鲜红色,点滴而下或呈喷射状,血液与粪便不混合,这是由于内痔位于齿状线以上,受内脏神经支配,对疼痛不敏感,但血供丰富,易出血。
2.痔核脱出:随着内痔逐渐增大,排便时腹压增加,痔核受到向下的压力而脱出肛门外,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因痔核反复脱出,肛门括约肌松弛,难以自行回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活动。
3.疼痛:当内痔形成血栓时,局部血液循环受阻,组织缺血缺氧,引发炎症反应,刺激周围神经末梢,导致肛门部位出现剧烈疼痛,尤其在痔核脱出嵌顿时,疼痛会更加明显,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4.瘙痒:内痔脱出后,肛门括约肌松弛,直肠内分泌物增多,流出肛门外,刺激肛周皮肤,引发瘙痒不适。同时,由于患者搔抓,容易导致肛周皮肤破损,进一步加重瘙痒症状,并可能引发感染。
5.肛门坠胀:痔核的存在以及局部炎症刺激,使肛门直肠部位的神经感受器受到压迫和刺激,产生坠胀感,患者常感觉肛门有肿物堵塞,排便不尽,尤其在久站、久坐或排便后,坠胀感会更加明显。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也要避免久坐久站,定时起身活动,促进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另外,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用力排便和长时间蹲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