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移位是指骨折后骨折端的位置发生改变,常见的骨折移位类型主要包括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
1.成角移位:两个骨折端的纵轴线交叉成角,根据顶角的方向,可以分为前、后、内、外成角。这种移位通常是由于骨折段受到垂直或斜向的暴力作用而导致。
2.侧方移位:指两个骨折段在同一平面上的侧向移位,以一侧断端为参考,另一侧断端可能在其前方、后方、左侧或右侧发生移位。四肢的骨折远段移位方向可能是向前、向后、向内或向外侧方,而脊柱的移位则以上位椎体的移位方向来分类。这种移位通常是由于骨折段受到压缩或扭曲的暴力作用而导致。
3.缩短移位:两个骨折端相互重叠或交叉,使其缩短。这种移位一般见于椎骨,也可见于其他部位的骨折。缩短移位通常也是由于骨折段受到压缩或扭曲的暴力作用而导致。
4.分离移位:两个骨折端在纵轴方向相互分离,形成骨折间隙。这种移位通常是由于骨折段受到拉伸或分离的暴力作用而导致。分离移位可能导致骨折端之间的血液供应受损,从而影响骨折的愈合。
5.旋转移位:指骨折段围绕骨的纵轴发生旋转。这种移位通常是由于骨折段受到旋转的暴力作用而导致。旋转移位可能导致骨折端之间的错位和不稳定,增加治疗的难度。
需要注意的是,骨折移位可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复合移位,单一骨折移位比较少见。在处理骨折时,医生会根据骨折的类型和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复位、手术复位等,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骨骼的正常位置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