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心肌缺血可能是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吸烟、过度劳累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
1.高血压: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可导致心肌缺血。建议严格控制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片、卡托普利片、缬沙坦胶囊等,同时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情绪激动。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建议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替格瑞洛片等,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辛伐他汀片等,以稳定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必要时行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
3.高血脂: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建议控制血脂水平,遵医嘱使用降脂药,如非诺贝特胶囊、普伐他汀钠片、阿昔莫司片等,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
4.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损伤血管内皮。建议戒烟,避免接触二手烟,可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如橙子、柠檬等。
5.过度劳累:增加心脏负担,影响心肌供血。建议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可适当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如有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