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需要查动脉血的疾病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
1.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较为常见需要查动脉血的情况。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急性发作、重症肺炎等,通过检测动脉血中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酸碱度等指标,能准确了解患者的气体交换功能和酸碱平衡状态,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如是否需要吸氧、机械通气等有关键意义。
2. 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查动脉血也很重要。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动脉血气分析可反映心脏泵血功能异常导致的组织灌注和氧供情况,辅助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缺氧、代谢性酸中毒等,为治疗措施的选择和调整提供依据,比如指导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3. 代谢性疾病:在代谢性疾病方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典型例子。动脉血检测能及时发现患者体内的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情况,因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会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影响血液的酸碱平衡,通过动脉血检查可快速准确诊断并指导补液、补碱等治疗。
4. 神经系统疾病:一些神经系统疾病也需要查动脉血。例如严重的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等,此类患者可能因呼吸中枢受影响而出现呼吸功能障碍,动脉血检测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呼吸抑制导致的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呼吸支持措施。
5. 血液系统疾病:相对来说血液系统疾病查动脉血较为罕见。比如严重贫血、某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动脉血检查可评估患者的氧输送能力,因为严重贫血或血液系统疾病影响红细胞功能时,会导致氧携带和输送异常,通过动脉血指标能更好地了解病情并指导治疗。
进行动脉血检查后,要注意按压穿刺部位一段时间,防止局部出血形成血肿。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患者需积极配合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如实向医生反馈治疗过程中的症状变化等情况,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