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伤起泡可能是热水接触、火焰烧伤、热油溅到、化学物质刺激、电流损伤等因素导致,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冷水冲洗、消毒、抽液、涂药、包扎等。
1. 热水接触:日常生活中,如被热水龙头喷出的热水、热水瓶打翻的热水等烫伤皮肤,导致局部组织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形成水泡。应迅速将烫伤部位浸泡在冷水中 15 - 30 分钟,以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疼痛和肿胀。之后用碘伏消毒烫伤部位,保持清洁。可遵医嘱涂抹湿润烧伤膏、京万红软膏、磺胺嘧啶银乳膏。
2. 火焰烧伤:在火灾现场、烹饪时火焰突然窜出等情况下,皮肤直接受到火焰高温作用,造成烫伤起泡。先用大量清水冲洗烧伤部位降温,去除表面的灰尘等杂质。用无菌纱布轻轻覆盖,避免感染。可遵医嘱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罗红霉素片预防感染。
3. 热油溅到:烹饪过程中,热油溅到皮肤上,由于油温较高,会迅速烫伤皮肤形成水泡。立即用流动的凉水冲洗溅到热油的部位,降低温度。用干净的棉球蘸取适量烫伤油涂抹。可遵医嘱使用康复新液、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复方多粘菌素 B 软膏促进恢复。
4. 化学物质刺激:接触到强酸、强碱等具有腐蚀性的化学物质,会腐蚀皮肤,引发烫伤起泡。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接触化学物质的部位,至少冲洗 30 分钟,以稀释和去除化学物质。冲洗后用干净的纱布覆盖。可遵医嘱外用炉甘石洗剂、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5. 电流损伤:意外触电时,电流通过身体,产生的热量会烫伤皮肤和组织,出现水泡。立即切断电源,避免继续受到电流伤害。对烫伤部位进行简单清洁,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包扎。可遵医嘱服用甲钴胺片、维生素 B1 片、维生素 B6 片营养神经。
烫伤后要注意保持烫伤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避免自行挑破较大水泡,以免处理不当引发感染。饮食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促进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