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肿了可通过冷敷、热敷、按摩、使用药物、抬高受伤部位等快速消肿。
1. 冷敷:受伤后的 24 - 48 小时内,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肿胀部位。冷敷能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血液和组织液的渗出,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每次冷敷 15 - 20 分钟,每 1 - 2 小时可重复一次,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可在冰袋或冷毛巾外包一层薄布。
2. 热敷:在受伤 48 小时后,当出血停止,此时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达到消肿目的。可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肿胀处,温度以感觉温暖舒适为宜,避免烫伤,每次热敷 15 - 20 分钟,每天 3 - 4 次。
3. 按摩:在肿胀部位基本稳定后,适当的按摩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按摩时动作要轻柔,从肿胀部位的远端向近端按摩,力度适中,避免加重损伤。可每天按摩 2 - 3 次,每次 10 - 15 分钟。
4. 使用药物:可根据受伤情况选择合适药物。如外用的云南白药气雾剂,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按照说明书喷于伤处即可;口服的三七片等,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功效,需按医嘱服用。药物能加快受伤部位的恢复,减轻肿胀程度。
5. 抬高受伤部位:将受伤的肢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作用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减轻肿胀。比如腿部受伤,可在腿部下方垫几个枕头;手臂受伤,可使用吊带将手臂吊起。尽可能保持受伤部位在较高位置,尤其是在休息和睡眠时。
受伤后要密切关注肿胀部位的变化,若肿胀持续不消退、疼痛加剧、出现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让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处理,确保受伤部位能得到正确的治疗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