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痔疮可采用中药内服、中药坐浴、中药外敷、针灸推拿、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
1. 中药内服:对于痔疮患者,中药内服通过调节人体整体的气血、脏腑功能来发挥作用。人体气血不畅、脏腑失调易引发痔疮,中药可起到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等功效。常见的有地榆槐角丸,这是一种丸剂,能疏风润燥、凉血泻热,缓解痔疮导致的大便秘结、肛门肿痛等症状;痔速宁片,可解毒消炎、止血止痛、退肿通便,减轻痔疮的炎症与出血情况;化痔灵片,能凉血、收敛、消炎,对内外痔均有一定疗效。具体用量需根据病情遵医嘱使用。
2. 中药坐浴:中药坐浴能直接作用于痔疮部位。热水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中药成分能起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燥湿收敛等作用。常用的有苦参汤,将苦参、蛇床子、白芷、金银花等药材加水煎后坐浴,可减轻局部炎症与水肿;五倍子汤,由五倍子、朴硝、桑寄生等组成,坐浴能缓解痔疮疼痛;荆芥熏洗剂,含荆芥、防风、透骨草等,可改善局部不适。每日坐浴1 - 2次,每次15 - 20分钟。
3. 中药外敷:中药外敷能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通过皮肤渗透,发挥消肿止痛、生肌收口等功效。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含有麝香、牛黄、珍珠等成分,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可缓解痔疮的肿痛与出血;肛泰软膏,能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燥湿敛疮、消肿止痛,对内痔、外痔、混合痔均有效;龙珠软膏,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促进痔疮创面愈合。洗净肛门后,将药膏适量涂于患处。
4. 针灸推拿:针灸推拿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运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痔疮症状。针刺长强穴、承山穴、二白穴等穴位,可起到清热利湿、理气活血的作用,缓解痔疮疼痛与出血;推拿特定部位,如腰骶部、臀部等,能促进局部气血流通,减轻肛门直肠局部的压力。需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根据病情确定针刺手法与推拿力度、频率。
5. 手术治疗:当痔疮病情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通过切除直肠下端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使下移的肛垫上提,恢复正常解剖位置,从而缓解症状;外剥内扎术,适用于混合痔,将外痔部分剥离,内痔部分结扎,使其缺血坏死脱落,达到治疗目的。手术存在一定风险,术后需精心护理。
治疗期间,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久站,防止用力排便增加腹压加重病情。饮食上,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同时,要注意肛门局部清洁,勤换内裤,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