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有细菌可能是留取标本不规范、喝水过少、局部卫生不良、泌尿系统感染、免疫力低下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规范留取标本、增加水分摄入、注意局部清洁、药物治疗、增强免疫力等。
1. 留取标本不规范:留取尿常规标本时若未清洁尿道口,或使用了不洁净容器,易使外界细菌混入标本,导致结果显示有细菌。应清洁尿道口后,留取中段尿送检,确保标本不受污染。
2. 喝水过少:喝水少会使尿液生成减少,细菌在尿路中无法被及时冲刷排出,易大量滋生。日常要增加水分摄入,每天至少饮用1500 - 2000毫升水,通过多排尿来冲洗尿道,减少细菌停留。
3. 局部卫生不良:女性尿道短且直,若不注意外阴清洁,男性不注意清洁包皮垢,都可能导致细菌滋生并逆行进入尿道。要注意局部清洁,女性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男性注意清洁包皮垢。
4. 泌尿系统感染:细菌侵入尿道、膀胱等泌尿系统引发感染,尿常规会出现细菌。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三金片、头孢克肟胶囊进行抗感染治疗,治疗期间要按疗程用药。
5. 免疫力低下:身体免疫力差时,对细菌的抵抗力减弱,易受细菌侵袭。可通过适当运动、均衡饮食、规律作息来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对细菌的抵御能力。
日常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与健康饮食,适度运动。治疗期间按医生要求定期复查尿常规,观察细菌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