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张嘴时下巴掉了可能是关节结构紊乱、咀嚼肌功能失调、外伤、先天性关节发育异常、关节炎症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手法复位、肌肉训练、手术修复等。
1. 关节结构紊乱:关节盘移位等关节结构问题易导致下巴脱位。多因长期偏侧咀嚼、咬合不良等引起。日常要纠正不良咀嚼习惯,进行双侧均衡咀嚼。出现脱位时,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手法复位。若频繁脱位,可能需手术治疗调整关节结构。
2. 咀嚼肌功能失调:突然大张嘴、长时间咀嚼硬物等使咀嚼肌不协调收缩,引发下巴脱位。平时避免过度咀嚼硬物,减少咀嚼肌负担。发生脱位后,先冷敷缓解疼痛和肿胀,之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咀嚼肌放松训练,如按摩咀嚼肌等。
3. 外伤:面部受到撞击等外伤破坏关节稳定性,导致下巴易脱位。受伤后及时就医检查,轻微脱位可手法复位,严重时可能需手术修复受损组织。恢复期间注意保护面部,避免二次受伤。
4. 先天性关节发育异常:关节窝过浅等先天性问题使关节稳定性差,易脱位。确诊后,根据具体情况,轻者可通过佩戴口腔矫治器改善,重者可能需手术矫正关节结构。
5. 关节炎症:类风湿关节炎等累及颞下颌关节,破坏关节组织,导致脱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胶囊、双氯芬酸钠片、雷公藤多苷片等药物抗炎止痛,同时配合物理治疗如红外线照射等。
下巴脱位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张嘴,饮食以软食为主。恢复期间按医生要求进行康复训练,定期复查,若再次出现脱位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