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打了狂犬疫苗发烧可能是疫苗接种反应、身体应激、感染、过敏、个体特殊体质等因素导致,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物理降温、药物治疗、抗感染、抗过敏等。
1. 疫苗接种反应:狂犬疫苗作为一种外来抗原,进入儿童体内后,免疫系统会识别并做出反应,这个过程可能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引起发热。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一般体温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可先采取物理降温,用湿毛巾给孩子敷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处,每 15 - 20 分钟更换一次。若体温超过 38.5℃,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2. 身体应激:接种疫苗时孩子可能因紧张、害怕等情绪,导致身体出现应激反应,引起体温升高。通常体温不会太高,多为一过性。家长要多安抚孩子情绪,让孩子放松,适当多喝温水,促进新陈代谢,一般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
3. 感染:接种疫苗后孩子身体抵抗力可能暂时下降,若此时接触到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容易引发感染导致发热。除发热外,可能伴有咳嗽、流涕等症状。如果是病毒感染,可遵医嘱服用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细菌感染则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肟颗粒、阿奇霉素分散片。
4. 过敏:少数儿童可能对狂犬疫苗中的某些成分过敏,除发热外,可能伴有皮疹、瘙痒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可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同时避免孩子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感染。
5. 个体特殊体质:个别儿童由于自身特殊体质,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发热反应。这种情况相对罕见,需密切观察孩子精神状态等。若发热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处理。
给孩子接种狂犬疫苗后,要让孩子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尽量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密切关注孩子体温变化以及有无其他不适症状,若发热持续时间较长或出现精神萎靡、抽搐等异常,应立即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