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里的管型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管型的形成与尿蛋白的性质和浓度、尿液酸碱度以及尿量有密切关系。当肾小管有病变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的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停留时间延长,在浓缩和酸化的环境中,蛋白质逐渐由溶胶变为凝胶并进一步凝固,在肾小管内形成管型,然后随尿液排出体外。
管型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管型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例如,透明管型在正常人晨尿中偶见,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发热等情况下可增多;细胞管型中,红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白细胞管型常见于肾盂肾炎等;上皮细胞管型可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等。颗粒管型则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
在进行尿常规检查时,应留取清洁中段尿,避免污染。尽量在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大量饮水等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同时,若检查结果出现管型异常,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