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脱肛可能是腹压增加、盆底组织薄弱、内痔反复脱出、直肠息肉、外伤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改善生活习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 腹压增加:长期便秘、慢性咳嗽、排尿困难等会使腹压持续升高,推动直肠向下移位导致脱肛。日常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食物、多喝水,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用力排便;积极治疗慢性咳嗽,如遵医嘱用氨溴索口服液、右美沙芬糖浆、川贝枇杷膏;有排尿困难者及时就医处理。
2. 盆底组织薄弱:老年人肌肉松弛、女性多次分娩等可致盆底组织薄弱,对直肠支持力下降引发脱肛。可进行提肛运动,收缩肛门3秒后放松,每次10 - 15分钟,每天2 - 3次;也可使用子宫托辅助支撑;严重时考虑手术修复。
3. 内痔反复脱出:内痔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反复脱出,牵拉直肠黏膜,导致直肠黏膜与肌层分离引起脱肛。可遵医嘱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肛泰软膏、复方角菜酸酯栓等药物,同时避免久坐、久站,保持肛周清洁。
4. 直肠息肉:直肠内息肉逐渐增大,会牵拉直肠黏膜,导致脱肛。较小息肉可在肠镜下切除;较大息肉或病理提示有恶变倾向,需手术切除病变肠段。
5. 外伤:肛门直肠受到外力撞击等外伤,损伤直肠周围组织,破坏其稳定性导致脱肛。轻度损伤可保守治疗,如遵医嘱口服三七片、云南白药胶囊、活血止痛胶囊,促进恢复;损伤严重则需手术修复。
日常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防止腹压突然升高。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升盆底肌肉力量。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