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胃扭转可能是胃的解剖结构异常、韧带松弛、喂养不当、腹部压力改变、先天性膈疝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体位治疗、调整喂养方式、手术治疗等。
1. 胃的解剖结构异常:新生儿胃呈水平位,韧带发育不完善,固定胃的力量薄弱,易发生胃扭转。可采取体位治疗,将新生儿上半身抬高30°-45°,右侧卧位,利用重力作用防止胃内容物反流,促进胃排空。
2. 韧带松弛:新生儿胃周围韧带松弛,不能很好固定胃的位置,导致胃扭转。平时要注意合理喂养,少量多次喂奶,避免一次喂奶过多、过快。喂奶后适当竖抱、拍嗝,减少胃内气体积聚。
3. 喂养不当:喂奶姿势不正确、喂奶过快、奶嘴孔径过大等,使新生儿吞入过多空气,导致胃内压力改变,引发胃扭转。调整喂养方式,喂奶时将新生儿头部抬高,奶嘴充满奶液,避免吸入空气。喂奶后适当延长竖抱时间。
4. 腹部压力改变:哭闹、咳嗽、便秘等使腹压突然升高,挤压胃部,引起胃扭转。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治疗咳嗽可遵医嘱用小儿止咳糖浆、氨溴索口服液、肺力咳合剂;改善便秘可遵医嘱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小儿七星茶颗粒。
5. 先天性膈疝:这是相对罕见的原因,膈肌发育缺陷,导致腹腔脏器进入胸腔,影响胃的正常位置,引发胃扭转。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修复膈肌缺损,恢复胃的正常位置。
日常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症状,包括吐奶情况、精神状态、食欲等。喂奶时要保持安静,避免新生儿哭闹。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